“i民大”是中南民族大学开发的一款校园APP,功能非常强大,几乎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查看校园直播、查询班车和空闲教室,还能充值校园卡、挂失一卡通,甚至还能在线查课表、成绩和考试安排。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功能简直太实用了!特别是活动直播和实名社区功能,让人感觉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界面设计也很棒,操作流畅,用起来很舒服。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位于武汉的综合性民族院校,历史挺悠久的,学科设置也很全面。有了“i民大”这样的官方应用,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可以说走在了前列。对于学生来说,这款APP简直是必备神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方便日常生活。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校园服务真是越来越贴心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工具出现,让校园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
i民大app是中南民族大学的校园客户端,可以查看校园的精彩直播,支持进行一卡通挂失,能够查询学校的班车以及空闲的教室,可以进行校园卡的充值,支持查课表和设置课程提醒,能了解最新的社团活动。
应用介绍:
“i民大”是学校为全体师生和校友打造的校园移动应用平台,该平台以服务师生为本,以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效率为宗旨,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获取校园信息及个人信息的窗口
主要功能
【移动校园信息系统】
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界面更美观,体验更流畅
【活动直播】
最新最热校园活动直播:晚会、比赛、讲座、社团活动
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参与即时互动,还能分享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了解你的大学生活
【教师通讯录】
全校教职工通讯录,可按院系或部门查找
【移动OA】
包括在线审批、课程调整等;手机办公更便捷高效
【校内资讯】
校园风光、新闻动态、学术讲座、招聘信息、班车时刻等多种信息随时查看
【学习工具】
查课表、查成绩、考试安排、图书馆信息,手机查看更方便
【实名社区】
全校同学共同参与的实名制校内交流社区,支持图文、视频、外部链接

分享学习生活,谈天说地结识好友,问题求助失物招领――只属于我们学校的“同学圈”
【校园E卡】
在线充值、消费记录查询、挂失补办,饭卡再也不用随身带
【外部服务】
网易云课堂、扇贝英语、有道词典、快递查询、移动手机充值等,我们的合作伙伴不断增加,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用的特色服务。
i民大app亮点
【移动校园信息系统】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界面更美观,体验更流畅
【官方应用安全可靠】基于学校官方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准确,信息安全
【功能丰富实用】30余种实用校内应用,涵盖学工应用、教务信息、生活服务、学习工具等方面
中南民族大学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简写SCMZU)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为中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资格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始建于1951年,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85年,学校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1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930余万册;拥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设有21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使用说明
“i民大”是在汉高校中首个官方校园移动应用,其丰富的应用类型和功能在武汉高校和民委系统高校中都位居前列。该平台为中南民族大学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了解校园动态及个人信息的窗口。通过i民大可以了解学校校情、学校新闻、通知公告等校园动态信息,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i民大”明年还将陆续推出更多的应用业务。
“ i民大”根据不同的用户(游客、教师、学生)角色,分别定制了不同的个性化应用业务。所有用户均可以通过“i 民大”平台访问“新闻聚合”“微博聚合”“黄页”“校历”“校园风光”等应用;教师用户可以基于该平台访问个性化的“移动OA”“教师课表”“空闲教室”“工资查询”“课表查询”等应用;学生用户可以基于该平台访问个性化的“课表查询”“成绩查询”“校园卡”等。还可以查看班车信息等学习生活服务信息。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始终坚持党的民族工作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相结合,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相结合,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努力探索办好民族院校的新路子,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温馨提示
登录的用户名密码都是学号/教工号
点击“统一身份”按钮,可使用统一身份认证账号和密码登录
































共有 0条评论